目前,正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重发、多发、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甘肃省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力度,积极推广科学减灾技术,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为何暴雨频现
“那晚雨势汹涌,洪水一夜间席卷而来,家里十多袋麦子、玉米、黄豆,还有冰箱、锅碗瓢盆都被冲走了。”泾川县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的张彩珍回忆起8月7日的暴雨仍心有余悸。
自8月6日起,我省东部庆阳、平凉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其中,平凉市泾川县多个乡镇出现大暴雨,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记者从兰州区域气候中心获悉,刚刚过去的7月份,全省降水量92.5毫米,较常年偏多15.3%,为2019年以来最多。月内降水日数偏多,崇信、徽县、成县和泾川7月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专家黄玉霞分析指出:“七月中旬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其边缘的暖湿气流不断向西北地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加之双台风(派比安和格美)的间接影响,7月23日至24日,甘肃东南部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而8月6日至9日的这次强降水,虽然没有了台风的助力,但降水机制相似,虽强度稍弱,但仍对局部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秋粮生产影响几何
省气象局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王兴介绍,这两次降水主要出现在陇东南等地,雨区的叠加度高,土壤过湿,在当地降水史上比较少见。尤其是庆阳东部、平凉东部、天水东南部和陇南东北部部分地方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农田渍涝的风险。一般而言,此类情况在汛期的东南省份更为常见,而此次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频繁出现,无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考验。
尽管暴雨给部分地区带来了灾害,但总体而言,此次降水对甘肃农作物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泾川县年降雨量约为550毫米,今年已累计达到450毫米,这对秋粮生长极为有利。”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科介绍,“泾川县有秋粮种植面积26万亩,这次降雨对山区的秋粮基本没有影响,主要低洼地带的43亩玉米出现了积水、倒伏,但并未造成重大损失。”
张明科说:“连日来,我们也组织农户开展紧急排涝,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奠定基础。为防止倒伏玉米遭受病虫害侵袭,泾川县农技团队迅速响应,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使用磷酸二氢钾、杀菌剂等进行‘一喷多促’,有效遏制了病害的蔓延,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多地属于旱作雨养农业区,近期,平凉、庆阳、定西等地虽遭受强降水影响,部分地块玉米倒伏,但整体上降水改善了土壤墒情,促进了秋粮灌浆,总体利大于弊。
据农情调度预测,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超过4060万亩,其中秋粮面积占比七成。在政策引导、人力投入及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秋粮生产形势为近十年来最佳,如无重大自然灾害,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科学防灾减灾护航增收
据气象部门预测,后期陇中北部、河西西部仍有干旱风险、陇东南可能还有洪涝灾害风险。同时,降水较多地区还有病虫害加重的可能。我省牢固树立“防大灾、救大险”意识,全力以赴落实好“七下八上”防汛抗灾各项措施。
今年我省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千方百计稳定粮播面积,多措并举促进单产提升,未雨绸缪抓好防灾减灾。
陇南市气象局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服务农林业生产。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可以有效实现陇南山区复杂下垫面下高精度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作物灾害监测。强降水天气下,陇南市气象局开展了玉米长势遥感监测,为秋粮丰收注入了科技元素。
应对灾害挑战,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专题研究部署防汛抗灾措施,并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指导受灾地区开展防灾减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队伍,修订完善《甘肃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联合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多次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村到户到人。
与此同时,甘肃省还印发了《奋战100天抓田管抗灾害夺秋粮丰收行动方案》,全省累计组织1.7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落实秋粮田管关键措施。
此外,我省下达重大病虫害防控资金2430万元,指导各地及时安置诱捕器、启动高空测报灯,严密监测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二代粘虫等发生动态,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目前,全省秋粮作物已累计防治1956万亩次,秋粮病虫害发生危害总体轻于常年,“虫口夺粮”效果明显。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