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阴阴杨梅新,红珠点点照眼明。六月的仙居,不仅是一年一度的仙居杨梅狂欢季,更上演着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盛夏暖风轻拂,杨梅林翻涌着深深浅浅的红浪,空气中也弥漫着酸甜诱人的芬芳。
近日,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摄制组来到“杨梅之乡”仙居拍摄,由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演员阚清子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组成的“山水小分队”,在南峰街道赵岙村沉浸式体验仙居杨梅的采摘、选果、装箱等各环节,深度感知仙居杨梅是如何成为仙居人民的“富民之果”。
图源仙居发布
现代和传统的碰撞,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搭上人工智能快车的仙居杨梅,让撒贝宁直呼“太智能”。作为“中国杨梅之乡”的仙居,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杨梅产业数字化改革的新路径。为将杨梅产业打造成绿色、高效、数字化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仙居县积极引入“数字+”理念,联合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打造杨梅产业大脑,对杨梅生产、服务、销售、治理等全产业链条实施数字化改造转型。
图源仙居发布
01智慧种植 探索未来农场模式
杨梅喜温暖、不耐旱,高温烈日是它的天敌;无表皮、果娇嫩,风吹雨打是它的灾难。恶劣的天气不仅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价格也会大打折扣。在过去粗放的种植模式下,种杨梅是靠天吃饭的活;如今,仙居县积极推广智慧种植和未来农场生产模式,杨梅产业如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感知等先进技术,从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切入,打造智能监测、智能预警、智能控制等内容,实现农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未来农场
推动智慧大棚种植,促进杨梅树矮化培育,不仅方便梅农和游客采摘,也隔绝了外界不利的自然条件。在智慧大棚内装上智能控制系统,设置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虫情测报灯等一系列监控设备,实现远程监控、绿色防治。即便梅农不在山上,也能通过手机远程调节大棚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大棚卷膜会自动打开,喷灌系统智能喷水;土壤肥力不足时,通过手机就可以控制农机自动施肥。建立杨梅生长适应性模型和剪枝模型,实现对杨梅生长全过程的模拟预测,科学实时地指导梅农进行剪枝、除草、打药、养护等农事活动。在精密的数字化调控下,大棚杨梅保持了较好的品质,降低了人力成本,杨梅产量和梅农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大棚杨梅俯瞰实况
剪枝模型
杨梅果期短,不耐存储,“一日色变,二三日味尽失”。过去梅农为了跟时间赛跑,采摘过程中杨梅损耗率非常高,而现在山上架起了一条条轨道,一辆辆装满杨梅的小车蜿蜒行驶,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还大大降低了杨梅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杨梅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图源仙居发布(GIF)
仙居杨梅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600多年,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谱系完整的古杨梅种质资源,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棵,开创了“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古树面临着存活环境恶化、生长状况不佳等问题。浙江森特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赋能杨梅产业:对每棵古树进行树龄判定和长势分析,根据健康状况构建“一树一码”智能监管系统,定期巡查并详细记录。数智化赋能产业管理,把传统变智能,把经验变数字,把粗放变精准。
古杨梅树保护
02产业大脑 产量产值全面提高
仙居杨梅生产主体规模普遍较小,导致产业数据统计不够精准齐全,难以全面掌握杨梅果园的环境和市场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仙居县联合浙江森特打造了全国首个杨梅产业地图,对全县杨梅产业分布进行按村分类、逐块编号,完成14.50万亩杨梅上图入库,统计已扩充土地面积1182亩、可扩充面积4200亩。运用GIS技术,实现产业一图统览、主体一图集成、信息一图感知,可视化地呈现生产主体、种苗主体、认证主体、加工主体以及地块、设施、土地的详细情况,有效助推仙居实现地块管理、主体画像和产业布局规划,为仙居县杨梅产业数字化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产业大脑
产业大脑打通监管路径,使杨梅产业发展可防可控,数据一目了然。实时监测杨梅主体生产经营情况,汇聚多方数据,生成“梅农画像”。除了可以一键获得各年龄段用户占比的画像情况,还对梅农进行了基础建设、应用服务、科技创新、信用信誉4方面的分类评级,监测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细分为良好、一般、较差3种榜单,打造一条标准化的农产品全链条数字保障体系。数据清晰,内容细致,随时可查,便于监控部门全面精准地掌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画像聚焦不同主体进行分级管理和指导。
目前,仙居县包括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在内的杨梅种植规模主体达294家,散户3.15万户,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产量达12万吨,较2023年上涨76.92%;产值达11.2亿元,较2023年上升14.29%。
梅农画像
03融合促富 梅农增产增收
随着杨梅品质的提升,仙居杨梅产业已建立起品牌准入机制、质量追溯流程和日常监管机制,重塑流通和产销新体系,打通梅农“山头直达桌头”的堵点,破解广大散户梅农“销售难”的问题,带动“千家万户小梅农”有效衔接“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杨梅种植管理、服务、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实施数字化改造转型。
为了提升杨梅全产业链产值,仙居县打造杨梅共富果园,通过资源入股、技术入股、销售入股三种形式,提升杨梅产业的品质和销量,带动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增收;搭建亲农服务场景应用,为梅农提供精准有效的杨梅产业服务,实现政策补贴、开票、贷款、保险等各项服务掌上“一键办理”;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充分结合,构建文旅融合应用场景,深入挖掘杨梅旅游资源,通过古树保护、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等路径,加速产业效能转化,延长杨梅产业链,实现多渠道增收。
服务端智能应用
在融合促富的推动下,仙居杨梅产业经济效益已大大提升,正以数字化迭代升级的模式,持续助推杨梅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目前,“亲农在线”已有8万多人注册,驱动10万梅农融入现代农业;农民线上开票、保险、贷款已成为常态,仅2023年利税总人数3050人、总额度38054万元;梅农户均增收3.52万元。入选2023年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2022年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2021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数字政府最佳应用,引央视新闻、浙江日报等媒体平台纷纷报道。
CCTV-17新闻报道
未来,托普云农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关键痛点,积极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效融合,逐步提升生产力和效率,以更好用的智能装备、更先进的数字农业新技术、更完善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更科学的运营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